壇城——曼荼羅簡介
壇城,梵文“曼荼羅”,意思是壇城;藏語稱作“吉廓”;華譯為輪轉圓滿具足、壇、道場等。又譯作曼拏羅、滿荼邏、蔓陀羅、漫怛羅等,略云曼拏、曼荼。新舊之譯有種種,舊譯多曰壇,又云道場,新譯多曰輪圓具足,又云聚集。意譯為壇城、中圍、輪圓具足、壇城、聚集等。為了修行者觀想方便所繪制、雕造的曼荼羅,而有形像曼荼羅,而成為曼荼羅的表征。
曼荼羅,是由意為“心髓”、“本質”的 manda,以及意為“得”的la所組成的。因此“曼荼羅”一詞即意謂“獲得本質”。所謂“獲得本質”,是指獲得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。由于曼荼羅是真理之表征,猶如圓輪一般圓滿無缺,因此也有將之譯為“圓輪具足”。另外,由于曼荼羅也被認為有“證悟的場所”、“道場”的意思,而道場是設壇以供如來、菩薩聚集的場所,因此,曼荼羅又有“壇”、“集合”的意義產生。因此,聚集佛菩薩的圣像于一壇,或描繪諸尊于一處者,都可以稱之為曼荼羅。
在古代印度,原指國家的領土和祭祀的祭壇。但是現在一般而言,是指將佛菩薩等尊像,或種子字、三昧耶形等,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圖樣?!?br />
壇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,系密宗本尊及其眷屬聚集的道場。古代印度密宗修習“密法”時為防止“魔眾”侵入,修密法時就在修法場地修筑起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土壇,在土壇上修法,安請邀請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佛親臨作證,并在土壇上繪出他們的圖像,于此以祭供。本智為主尊,道果功德為眷屬;眷屬環繞本尊游戲莊嚴,是為輪圓。由此構成了后世壇城的基本框架,演變出多種形式和類別的曼陀羅。
壇城作為象征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,是變化多樣的本尊神及眷屬眾神聚居處的模型縮影。
在藏傳佛教中認為,宇宙有著一個壇城的形象。宇宙的中心就是神山,邊緣是一個巨大的鐵輪方形壇城的四面代表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。由中心和四方組成的壇城是一個匯集能量的地方。通過建立一個壇城可以變“亂”為“治”,也就是說,可以使風雪變晴天,可以治愈疾病,也可以占領一個“亂”的國土,使野蠻民族變成信仰藏傳佛教的順民。
所以一個壇城可以表示幾乎所有真實的或意念中之物:人的軀體,一個寺廟,一座王宮,一座城市,一片大陸,一個念頭,一個幻景,一個政治結構。按照此一信仰,世界上每一個事物都是根據一個壇城形象的原始結構而塑造成的,此結構人之肉眼看不到。
曼荼羅細分
一般曼荼羅可分為四種,稱為四種曼荼羅,簡稱四曼。
即:
一、大曼荼羅——諸尊具足相好容貌的圖畫,稱為大曼荼羅(尊形曼荼羅),相當于金剛界曼荼羅中的成身會。
二、三昧耶曼荼羅——即示現諸尊的本誓三昧耶,也就是將表示本尊的法器、持物,以圖示象征的三昧耶圖繪表示,稱為三昧耶曼荼羅,相當于金剛界曼荼羅的三昧耶會。
三、法曼荼羅——這是諸尊的種子及真言,或書寫種子梵字于諸尊的本位,或以法身三摩地以及一切經論的文義等來表現,稱為法曼荼羅(種子曼荼羅),相當于金剛界的微細會。
四、羯磨曼荼羅——將諸尊的威儀事業鑄造成像,形成立體、行為的三度乃至四度空間的行動性曼荼羅,稱為羯磨曼荼羅,相當于金剛界的供養會?!?
而這四種曼荼羅,一般又各含有三種曼荼羅。
即:
一、都會(都門、普門)曼荼羅——是各部諸尊聚集在一起的曼荼羅,如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兩部曼荼羅。
二、部會曼荼羅——是某一部會的諸尊,會聚在一起的曼荼羅,如佛部的佛頂曼荼羅,蓮華部的十一面觀音曼荼羅等。
三、別尊(一門)曼荼羅——這是以一位本尊為中心的曼荼羅,如釋迦曼荼羅、如意輪曼荼羅等。
我們一般所指稱的曼荼羅即是以上四種大、三昧耶、法、羯磨曼荼羅。
輪圓之義
此中就體而言,以壇或道場為正意,就義而言,以輪圓具足或聚集為本義。即筑方圓之土壇安置諸尊于此,以祭供者,是為曼陀羅之本體,而此壇中聚集具足諸尊諸德成一大法門,如轂輞輻具足而成圓滿之車輪,是曼陀羅之義也。而常稱為曼荼羅者,是圖畫者。
此為四曼中之大曼荼羅。
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曰:“道場之處當作方壇,名曼荼羅。廣狹隨時。”
不空罥索陀羅尼經下曰:“蔓陀啰,此云壇也。”
探玄記二十曰:“曼荼羅,云道場也,圓壇也。”
慧琳音義十曰:“漫荼羅無正翻,義說云圣眾集會處也,即念誦壇場也。”
演密鈔四曰:“漫荼羅者,此云道場。是與弟子發心得道之處,謂之道場。”
大日經疏三曰:“十方世界微塵數大悲萬行波羅蜜門猶如華藏,三乘六道無量應身猶如根莖條葉發暉相間。以如是眾德輪圓周備故,名漫荼羅也。”
同四曰:“漫荼羅,是輪圓之義。”
又曰:“曼荼羅,并發生義,今即名發生曼荼羅也。下菩提心種子于一切智心地,潤以大悲水。照以大慧月,鼓以大方便風,不礙以大空空,能令不思議法性芽。次第滋長乃至彌滿法界,成佛樹王,故以發生為稱。”
又曰:“梵音曼荼羅,是攢搖乳酪成蘇之義。曼荼羅,是蘇中極精醇者,浮聚在上之義。猶彼精醇不復變易。復名為堅,凈妙之味共相和合。余物能所不雜,故有聚集義。是故佛言極無比味無過上味,是故說為曼荼羅也。以三種秘密方便攢搖眾生佛性之乳,乃至經歷五味成妙覺醍醐,醇凈融妙不可復增。”
又曰:“漫荼羅者,名為聚集,今以如來真實功德集在一處,乃至十世界微塵數差別智印輪圓輻輳,翼輔大日心王。使一切眾生普門進趣,是故說為漫荼羅也。”
演密鈔二曰:“漫荼羅,圣賢集會之處,萬德交歸之所。”
同五曰:“漫荼羅,是蘊聚積聚諸佛如來真實功德之處,故以為名。”
三密圓滿具足義
言輪圓輻輳者,以喻顯法,輪即平輪,圓謂圓滿,轂幅輞等相圓滿故,輻輳者歸會也,謂眾輻歸會于轂也。(中略)今借喻此漫荼羅三重法界門罔不歸輳于大日心王,使三乘五乘一切眾生普門進趣皆輳中胎大空之處,故曰輪圓輻輳也。
四曼義曰:“古人翻壇,新人翻輪圓具足。”
秘藏記本曰:“曼荼羅,謂三密圓滿具足義也。”
一切賢圣,一切功德之集合處既名為漫荼羅,故其賢圣之身形或言語或持物或誓愿等亦悉名為漫荼羅,此以其一一輪圓具足之義在故也。
大日經疏一曰:“真言,梵曰漫怛羅,即是真語,如語,不妄不異之言。釋論謂之秘密語,舊譯云咒,非正翻也。”
此賢圣之語密,附以曼荼羅之稱之一例也。就之而立四種之曼荼羅,以該收一切法。